—2018年中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與擁堵治理大會舉辦前記
汽車終將蠶食城市?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解釋過汽車不斷地蠶食城市,對城市的蠶食會造成擁堵、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蠶食過程像老鼠那樣一點一點地啃,這種啃會變成大口大口地吞,直至嚴重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
上述情況在當前中國很多城市已變得十分嚴重,且正在蔓延至中小城市。伴隨城市經濟和機動化高速發展,我國城市交通需求急劇增長,城市交通發展與有限的城市資源承載力、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日益尖銳,交通擁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多年來,我國大部分城市延續著“擁堵—發展—再擁堵—再發展”的城市交通發展方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不可持續,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美好城市的阻礙。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之列為“城市病”之一,這也是當前中國城市交通發展的痛點。
治理當前中國城市交通發展的痛點關鍵在于:一是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交通系統,既要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更要兼顧資源消耗、環境影響和社會公平;二是采取有效的政策舉措和科技手段,有效管理城市交通、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擁堵。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發展中的重大課題。本次大會將推動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中國的實踐,探討綜合治理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思路和辦法,推動智能交通科技(ITS)在城市交通管理和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方面應用。來自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交通管理學院、同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以及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暢通工程"專家組、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將蒞臨大會演講,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建設規劃、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專家將在大會分享其可持續城市交通系統建設、智能交通助力城市交通管理和擁堵治理方面的寶貴經驗,國內外領先的智能交通、智能停車科技企業將在大會分享其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擁堵治理方面的科技成果和應用案例。大會舉辦信息發出后已得到很多城市政府的積極響應,紛紛表示組團參會,并希望通過大會平臺尋求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智能科技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擁堵治理等方面的最優解決方案。以下是大會舉辦前將蒞臨大會演講部分專家感言和有關文章的觀點摘要。
吳洪洋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機動化高速發展,中國城市普遍面臨交通擁堵問題,且愈發嚴重。就其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及職住不平衡導致平均通勤距離不斷增加,居民對機動化出行的依賴顯著增強。二是私人小汽車發展呈現典型的“三高”特征,即:高速度增長:年均增長速度達20%以上,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強度使用:單車日均行駛里程是日本的2-2.5倍,這說明盡管從千人擁有小汽車數量來看我們并不是太高,但是由于使用強度大,與日本相比也相當于數量翻了2-2.5倍,給城市交通帶來的壓力和負荷加大;高密度聚集:私人小汽車過度聚集在城市中心城區,而郊區戶均擁有小汽車的數量較低,給本來就緊張的中心城區道路資源雪上加霜。三是路網結構不合理,路網密度低,大院林立,斷頭路多。機動車過多集中于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分散作用發揮明顯不足,分布極不均衡。四是城市交通組織與管理能力明顯不足,大部分城市缺乏統一的交通組織管理規劃,交通執法不嚴,占道停車,違章行駛,擺攤設點等問題屢禁不止。
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光靠修路修橋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的,反而會刺激機動車的增長和使用,因為修路修橋的速度永遠跟不上小汽車增長的速度。因此,最佳的解決方案應該是調整居民出行結構,讓居民盡量選擇自行車、步行等非機動化出行方式,當出行距離太長而不得不選擇機動化方式出行時,讓公共交通(含軌道交通)成為居民出行的首選。
作為城市管理者和規劃設計者,一定要在促進公交、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上做足文章,為綠色出行方式創造更好、更便利的出行環境和出行條件,這樣才能讓人們主動放棄小汽車而走到綠色出行中來,邁向這一步中國的城市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程世東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
關于停車問題。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汽車保有量的飛速增長,城市交通壓力日益增大,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出行難,停車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兩年前,停車問題得到了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討論,并且也第一次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也拉開了停車的產業化大幕。為了鼓勵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國家無論是在頂層設計還是具體措施上都針對停車領域政策體系進行了完善,比如頂層設計層面有2015年8月份國家發改委和聯合其他七個部委一起發布《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在政策措施方面,相關部委也都出臺了土地、投融資、價格收費、信息化各個方面鼓勵措施。從國家層面來講在停車領域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完善。
丁立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交通管理學院教授
交通擁堵的產生是整個社會在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偏差所造成的,因此治理交通擁堵的根本首先要糾正城市發展的錯誤導向,在這樣的背景下交通擁堵的治理之“道”就顯得非常重要。所謂治理之“道”,是指運用辯證思維,透過道路交通現象,抓住影響道路交通的本質因素。要求城市管理者從社會和城市發展的長遠角度制定相應的政策,在私人汽車與公共交通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點,在民眾偏好與市場力量等各方面博弈中尋求平衡。
交通擁堵的治理之“道”:一是促進社會公平。交通擁堵首先解決的是交通是為誰服務的問題,這就涉及了交通管理中的倫理道德,是否做到了政策的公平性。交通出行的公平體現在不同出行群體對道路資源在空間和時間的分配上是否合理,不同的社會階層、年齡、健康人和殘疾人、小汽車出行者或公交車、自行車、步行人、短途出行或長途出行者都能享受到應有的出行服務。交通管理者為城市擁堵號脈,而醫療之道“必先治神”,“神”就是一個城市的價值取向,在交通政策的制定時,是否考慮到了大量交通弱勢群體的出行權利,如果城市交通的發展最終只為少數人服務,讓私家車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資源,就違背了社會公平原則,擁堵也就成了必然結果。二是要加強文化建設。出行是人類的基本行為,然而如果無視人的出行的最基本的規律,往往會使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行為控制產生偏差。例如對于交通需求管理,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層面均是通過政策、經濟等手段削減機動車的總量和使用率,然而這并沒有減少人們對于機動車的需求欲望。需求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需求欲望的管理,通過管理人的需求欲望才能有效降低機動車保有量及機動車的使用率。真正的需求管理應該是加強文化建設,通過廣泛的社會教育,使交通參與者形成現代交通文化觀念,從而自覺降低私家車擁有和出行欲望。三是要可持續發展。政府管理部門的決策不能僅僅考慮市場經濟的需求,更要從改善居民生活、尊重歷史文化和注重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上建設我們的城市家園。在治理交通擁堵中,管理者從整個城市和社會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僅僅看到一個城市的“細胞、組織、器官”—復雜的地鐵系統、高架橋和道路網,對城市交通問題利用推土機式的簡單解決方案,這樣不僅不尊重城市人文精神的發展,而且會使城市交通陷入惡性循環。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審視交通問題,不求殺敵制勝,重在矛盾的調理,以最小的成本取得較大的效果而且避免副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減少交通的耗能,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避免城市進行大量的道路建設而過量使用土地,減少噪音尾氣的污染,給城市居民留下娛樂休憩的場所; 從社會的角度看,使得不同收入和社會等級的出行人員都能享受到滿意的交通服務,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使城市發展與交通功能實現良性互動。
在治理交通擁堵中,管理者從整個城市和社會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僅僅看到一個城市的“細胞、組織、器官”—復雜的地鐵系統,高架橋和道路網,對城市交通問題利用推土機式的簡單解決方案,這樣不僅不尊重城市人文精神的發展,而且會使城市交通陷入惡性循環。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審視交通問題,不求殺敵制 勝,重在矛盾的調理,以最小的成本取得較大的效果 而且避免副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減少交通的耗能,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避免城市進行大量的道路建設而過量使用土地,減少噪音尾氣的污染,給城市居民留下娛樂休憩的場所; 從社會的角度看,使得不同收入和社會等級的出行人員都能享受到滿意的交通服務,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使城市發展與交通功能實現良性互動。
大會主辦方背景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網址www.cctanet.org.cn)成立于1982年,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管,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全國性行業協會之一。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橫跨了包括鐵道、民航、公路、水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除此之外,還包括郵電和解放軍總后的軍事交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同交通部、鐵道部、商務部等13個部委一起,是全國現代物流部際聯系會議的成員單位之一,擁有3000多會員。
大會亮點
—主管部門和城市政府官員詮釋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擁堵治理之道
—數十城市政府組團參會聆聽權威報告,現場尋求智能技術助力城市交通有序管理與擁堵治理的解決方案
—搭建政企合作平臺,推動智能交通、停車科技、停車場建設運營企業與城市政府對接合作
—專業培訓講座傳授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與擁堵治理重要技術
舉辦時間地點
時間:2018年10月26-28日(26日報到)
地點:深圳市
大會活動
(一)專題報告
1.中國城市交通發展現狀與趨勢。
2.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實踐。
3.中國大城市及中小城市交通擁堵原因診斷。
4.行政干預“治堵”實踐及其效果評估:限制機動車消費、提高機動車購買成本、對既有車輛的使用限制等。
5.收費與價格機制引導“治堵”實踐及其效果評估:擁擠區域/時段收費、高額停車收費、車輛使用收費等。
6.“治堵”外延支撐的思路與實踐:優化城市規劃布局、發展公共交通體系、發展智能交通、加強公共停車場建設、科學規劃城市路網、嚴格交通秩序管理、加強交通需求管理、采用智能交通系統(ITS)“治堵”“緩堵”、共享出行與“治堵”“緩堵”。
7.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與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實踐報告。
(二)智能交通(ITS)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擁堵治理方面的解決方案及相關技術展示活動
1.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2.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3.智能公共交通系統。
4.智能車輛控制系統。
(三)智能交通、停車科技、停車場建設運營企業與城市政府交流對接活動
城市政府發布智能交通、停車科技、停車場建設運營方面的項目信息,與相關企業對接合作。
(四)培訓講座
1.TOD理念與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2.道路交叉口渠化設計與信號燈控制設置技術。
參加對象
城市政府主管領導;住房和城市建設、城市規劃、交通運輸、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部門;智能交通、停車科技、停車場建設運營企業。
參會事宜
(一)參加大會費用
會務費2600元/人(含會務費、資料費、27日中餐,住宿費自理),請匯入下列賬號:戶名:北京四海春秋信息咨詢中心,開戶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西直門支行,賬號:91140154710000028。參加大會的代表需在10月16日前報名,并同時將報名回執傳真或電子郵件發至論壇組委會,匯款后請務必與組委會確認。組委會將在論壇舉辦前一周發報到通知,告知論壇舉辦具體地址。
(二)演講、贊助、廣告事宜
歡迎領先的智能交通科技企業、停車場建設運營企業蒞臨大會演講;大會演講、贊助事宜請來電咨詢。報名參加大會流程
聯 系 人:張得海
電 話:010-88192241 88597932 13241240374